热烈庆祝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们将镜头郑重地对准“记者”这一光荣的群体。他们是潞安故事的讲述者,用文字和镜头捕捉集团发展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企业的活力与风采。
他们是企业精神的传播者,深入挖掘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通过一篇篇报道,将企业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
他们更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向社会展示企业的成就和贡献,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们不辞辛劳,始终保持着对新闻的热爱和执着;他们用专业的素养和敬业的精神,为潞安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们一起看看新闻中心首席记者和十佳记者的感悟和心得。
首席记者郭丁丁(左):荣获“首席记者”这一殊荣,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激励。我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秉承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投入到新闻工作中,为潞安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席记者贾潞(中):在新闻工作中,我专攻后期制作领域,致力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专题与新闻报道,传播潞安好声音,讲述潞安故事。过去一年,我共制作了62部专题与宣传文艺片,制作了18部微视频作品,在电梯间更新了432条短视频。今后,我将继续以敏锐的新闻触觉,深入挖掘事实、创新报道方式,为集团的新闻工作贡献力量。
首席记者郭强(右):作为记者,我深入基层,贴近职工,关注民生热点和难点,用笔尖和镜头记录集团一年来的发展轨迹。新征程上,我将砥砺前行,用事实说话,用镜头记录,用笔尖传递,为新时代的新闻事业不懈奋斗。
新闻工作很崇高,新闻职业很辛苦,新闻工作者很执着。长期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的编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情记录时代变迁、倾心讲述潞安故事、倾力凝聚发展合力,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闻舆论力量。
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把版面留给“自己”,一起来聆听荣获新闻中心首席编辑和十佳编辑的感悟和心得。
首席编辑魏志昇(左):
结合多年报纸编辑工作的实践,我认为,真正当好一名报纸编辑,不仅要在思想上有心,更要在行动上有三把刷子。
有心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上进心和工作责任心,这是一个人获得事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素质。新闻编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编辑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必须强于常人。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真正站稳脚跟。
第一把刷子就是坚持编校严起来,通过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科学使用AI校对审核软件,让编校的差错率一降再降。第二把刷子就是坚持标题新起来,坚持学习借鉴,善于创新突破,让报纸标题既准确又有新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三把刷子就是坚持版面活起来,积极向大报对标看齐,巧妙运用各种元素,立体呈现发展成就,充分展示企业风采。
首席编辑郑和(中):
立足本职岗位,推进媒体融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抽调中心各岗位人员的方式,主持各部门协同开展直播工作。围绕中心大局,致力价值创造。运用好技术手段,保障媒体网络安全,致力增强媒体核心功能,提升工作人员核心竞争力;组织工作人员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摄像、导播技术,对标央视、各省台的相关技巧等,并利用闲暇时间,主动与同仁分享摄像、导播等技巧。紧盯“技术”前沿,解锁“流量”密码。在原有单一直播平台的基础上,先后开通微信视频号、腾讯会议、抖音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积极创新直播方式,综合运用无人机、摇臂、移动机位、固定机位等媒介手段,立体化、全方位、多视角开展直播活动,观看量、点赞量得到大幅提升,全面展示了潞安形象、传播了潞安声音。接下来,我们仍要多看、多学、多干,在工作中不断挑战和创新,再立新功。
首席编辑李世臣(右):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始终怀揣新闻梦想,在新闻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奉献力量。期间,我做过脚下带泥土、衣襟沾露珠、身上带汗水的前沿记者;当过奋笔疾书、精雕细琢的责任编辑;干过字正腔圆的出镜记者、播音主持;也搞过分秒必争的直播录像……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人才,是我始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现在的自己不仅是潞安官网的一名编辑,还是新闻中心评论组成员、直播组成员,也是记者调研、年终报道、新春走基层等重大主题报道采访记者等,相继完成了许多优秀评论、新闻报道,执行过许多重大直播任务。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到新闻中心及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