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景如画,举国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
在余吾煤业公司,一吨煤让数千名员工团结在一起,承载了员工对它的热爱和追求;一吨煤让火车的这边和客户那边紧紧联系,守护万家灯火。
在余吾煤业公司运销科科长冯继亮的办公室里,他一手拿着发烫的手机,一手用红蓝铅笔在密密麻麻的报表上写写画画,计算着库存、运距、运时、运量,盘算着整个假期的发运计划……
余吾煤业公司主采煤层为3#煤,主要产品为喷吹煤、混煤。其特点为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灰分,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
在井下综采工作面现场,采煤机滚刀飞转,液压支架来回伸缩,一吨又一吨的乌金顺着煤壁倾泻而下,经过链板机、皮带机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至地面,各个生产环节有序进行。
在作业环节,该公司坚持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今年开展了40余项创新,其中综采工作面前溜、采煤机急停装置的应用,避免了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频繁启动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运输系统不停机倒仓分煤漏斗改造,每月能减少主运输系统停机时间1500分钟左右,提高了皮带机的使用寿命。
转过几道弯,原煤通过运输皮带钻进了洗选环节。在这个环节原煤终于可以洗尽铅华,蜕变成“精”,矿井生产的煤炭进入洗选系统后,经过破碎、筛分、分选、浓缩、脱水等不同工艺设备的加工洗选,按照产品的煤质指标要求而“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最终进入不同产品仓。这个环节是煤炭提质增效的“重头戏”,是洗选加工阶段的重要工作。今年,选煤厂开展了动筛车间主煤流系统自动切换改造,实现了从采煤工作面到主煤流运输再到选煤厂洗选的主系统优化,实现了块煤系统的快速自动切换,解决了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一大难题,客观上促进了原煤提升量,平均每日可多提升毛煤600余吨,增加了经济效益。
在选煤厂动筛车间,原煤被“送入”破碎机,一通全身“按摩”,原煤变得更加整齐划一。紧接着,跳汰机又撺掇原煤跳了一场劲舞,把矸石和其他杂物甩给了提升机。在主洗车间、浮选车间、压滤车间,员工们仔细地调整好药剂的洗选比例,细末煤经过搅拌机叶轮,被打出许许多多的泡沫,泡沫越均匀,洗选越充分。原煤穿过旋流器,漂过振动筛、浮选机、离心机等设备,原煤的一身灰尘被一扫而空。它们排着长队、坐着“滑梯”,跳进成品仓时,已经被按“高矮胖瘦”做好了分类。现在的产品煤,低灰低硫高热量,个个乌黑锃亮,正是客户喜欢的绿色清洁环保电煤。精煤、中煤、矸石及煤泥也有序分离,进入各自仓内……这时,原煤变成了“商品煤”。
商品煤的化验至关重要。从化验前准备,到称量、计算、测定发热量,每一步操作都要对比国标。一个班8个小时,化验60-80个煤样,共6个化验项目,每一批次的商品煤合格与否,都要经过煤质科的女工们的严格化验。一天中,煤质科要化验到20多份煤样。煤样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多。煤质科每日对煤样实施倾倒,并做好登记台账,煤样将会进入煤泥棚,经过重新筛选配煤后,作为商品煤销售,为公司创造效益。
“产品仓余量充足,可装 6000 吨,北仓……”调度员及时向装车集控汇报电煤存储量。
“收到,人员、设备已就绪,空车即将到场。”
“1#系统准备进车,做好接车准备。”
夜晚,余吾煤业装车站灯火通明,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站场灯塔灯火通明,照亮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运煤列车。
在装车队班长的指挥下,商品煤进入了装车站。站场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额头、鼻尖和帽檐,颗颗晶莹,在脸颊上留下几道痕迹,冲掉些许煤尘,滴落在衣领,浸湿了他们的衣衫。
运煤专列沿着装车线缓缓前行,铁路装车系统高效运转,定量仓忙碌地吞吐着,给煤机灵活地在车皮上伸缩。操作员轻轻按下按钮,瞬间填满一节列车70吨的容量。不到一个半小时,51节车皮便装得满满当当。装车工人为商品煤颁发了“通行证”。
一吨又一吨的商品煤登上了火车。繁星闪烁,微风轻拂,仿佛在欢迎它们的启程。从井下被唤醒到登上列车,仅仅用了三个半小时。
“七道推车,注意安全。”
“呜”地一声火车鸣笛,火车内燃机车牵引着由51节货车组成的列车,踏上了前往山东的铁路。
长长的运煤专列行驶在广袤的大地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辽阔的土地上,火车一路飞驰,抵达客户手中。
一吨煤凝结着余吾煤业公司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汗水,一吨煤承载着能源保供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团结奋进,守正创新,在一方岗位上,在一方责任田里,深耕细作,奋勇前行!
(文/图 武越 董志明)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