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潞安产业技术研究院:勇立潮头满目新

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4-12-03 09:42:25 浏览次数:

——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改革综述

 

2020年12月,产业技术研究院整体划转至潞安化工集团。三年多来,亏损企业由10户减少到3户;关闭注销企业21户、划转企业2户、注销事业单位3户,全院总户数由46户降至20户;全院在册人员从843人减少到670人,压减20.5%……

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对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困境,以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为统领,通过划清“责任田”、完善治理体系,推行一企一策市场化、一企一业产业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扭转了经营困局,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体制重塑 打破旧桎梏 构建新秩序

“现在单位已经是企业制了,作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主营业务,要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要学会自力更生……”11月27日,记者来到产业技术研究院时,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青正在会议室与电子所的两位负责人交谈。


6ec69d192bad4ed697b2e04f2d099676.jpg


“划转时,产业技术研究院各企业名义上虽然已经转为企业,但管理体制仍沿用事业单位时期的所长负责制模式,企业党组织职能仍按事业单位规定执行,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化管理体制。多数企业没有主营业务,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责任田’边界不明确,亟待理清。”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青回忆说。


c29e5b8aaad6451fa6d10fd65e62a37b.jpg


在划转的三年里,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按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配齐全级次法人单位的组织架构、班子成员,并配齐了外部董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董事会的决策力和经理层的执行力得到了提升。规范了法人经营体系,破除阻力推行“分灶吃饭”,厘清了所属母、子公司之间的人、财、物以及权益边界,划清了“责任田”、打破了“大锅饭”,建立了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中心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各法人实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核算和考核体系。推进了管理层级改革,压减了管理层级、缩减了管理链条,实行了“三级股权两级管理”架构。坚持科研与产业分类经营,对现有科研资源按市场方向进行了整合重组,按照服务自身专业技术发展和技术革新、服务集团产业链发展、服务区域企业发展需求等方向调整了科研力量布局。

“目前,产业技术研究院各企业最大的变化就是都划清了‘责任田’、明确了主营业务、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做到了自食其力,基本实现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冗员大幅减少,管理逐步进入正轨,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常青说。

高效转化 差异化创新 市场化运作

在山西省化工研究所的塑料助剂研发部实验室里,副部长张鸿宇正全神贯注地进行芳基磷酸酯盐类成核剂的合成实验。这个实验室是科研基地,更是推动塑料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沿阵地。


175f0867f6a64d559d20cac4dff40f89.jpg


成核剂作为一种关键的塑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聚烯烃树脂的生产中。其作用不可小觑:能够显著提高塑料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从而改善塑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张鸿宇深知,这些小小的成核剂,将在未来的工业管道、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电池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台上,各种化学试剂整齐排列,张鸿宇熟练地操作着仪器,每一个步骤都显得那么精准而有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工作的严谨。芳基磷酸酯盐类成核剂的合成过程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但张鸿宇和他的团队对此早已驾轻就熟,多年的科研经验让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目前,这项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能达到1000t/年,项目产品在国内100多家聚烯烃树脂合成装置和塑料加工企业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鸿宇说。


9562ed3902eb4f029367ed9eb6827539.jpg


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产业技术研究院表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产业推动力,成功承担了137项科研项目,申请了34项专利,获得了43项专利授权,其创新成果获得了5项奖项。在行业标准化方面,制定了41项标准,并将6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获批建立了11个科研平台,为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规划。对于基础研究项目,侧重于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以促进科学原理的发现和科学体系的完善。对于应用研究项目,则像一座连接实验室与市场的桥梁,聚焦于将现有科研成果雕琢成契合市场需求的实用产品或服务,目标直指性能提升、成本可控与高市场占有率,依据动态需求灵活调整方向,调配充足资金用于技术可行性验证与优化,强化与企业紧密合作,速战速决,高效转化。

为此,实行了一企一策市场化运作模式,打破传统的科研模式,解决了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推动科研与市场深度融合,构建起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的经营管理体系。

思想破冰 观念大转变 实力大提升

“刚划转时,干部和员工‘等靠要’和‘划转就要靠集团’的依赖思想普遍存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向市场要饭吃的经营理念比较缺乏。”常青向记者说。

三年多的深化改革,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干部员工的观念转变、能力提升、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方面经历了挑战。面对挑战,通过提供培训和辅导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以收集反馈和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大家缓解压力,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确保合理回报,促使干部员工更好适应改革,赢得发展。


d7c8d93fb0e440bcbb12bdfed548ddd8.jpg


如今,在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宽敞明亮的玻璃陶瓷制作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员工们正全身心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玻璃陶瓷制作工作中。

在大师工作室,记者看到王璐阳正专注地操作着陶瓷成型机。他的手法熟练,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说:“我们制作的每件产品都是精品。”旁边的殷美玲则在进行玻璃熔化工作,她细心观察着熔炉内的温度变化,确保玻璃原料能够均匀熔化,为后续制作环节打下坚实基础。在雕刻区,年轻的设计师李璟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块陶瓷板上绘制图案。她的笔触细腻,将美好的设计理念融入作品中。

“经过三年深化改革,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有了很大改变,工作动力更强了,干劲更足了。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也为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研发部员工孟凡然说。


d191f4ca964d4d5290bd598e7a1712c4.jpg


如今的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资深专家、年轻助理,联合高校师生、合作企业伙伴,在玻璃陶瓷的科研沃土里深耕细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硕果。“自划转进入潞安化工集团以来,玻陶所积极致力于玻璃陶瓷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2025年,我们将继续加快融入集团产业链,推动新材料技术和产品在应用中的落地。科普教育基地开始试运营,面向公众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让科普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山西省玻璃陶瓷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王琨说。

在思想革新“引擎”的助推下,产业技术研究院各企业呈现蓬勃向上、聚力奋进的新气象。今后,产业技术研究院将重点推动所辖各企业健康发展,力争早日实现人力成本控制、产品线优化、负债率降低的目标。专注于产品专精特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持续推进体制改革,探索股份制改革,实施市场化分配制度,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健康发展。

(文/图 郭强 崔婷婷)




责任编辑:郝佳丽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