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潞安化工集团:点“煤”成“油”,煤化工的华丽蝶变

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4-12-10 11:06:43 浏览次数:

11月30日,以煤基航天煤油为主动力燃料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使用煤基航天煤油飞天,长征火箭烧“煤”的梦想成为现实。

而在距离文昌2200公里的山西长治,点“煤”成“油”的神奇魔法正在这里上演。

早在2006年6月,潞安就率先实施国内首个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建设,并于2008年12月生产出中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这个具有红色革命基因和科技创新传承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发与创新,把煤矿井下的高硫煤,变成了一滴滴金贵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种蜡、一件件精细化学品、一瓶瓶高端燃料……煤炭从固态变成为我们并不熟悉的液态,生产出高品质的油品,一场煤化工的华丽蝶变正在太行山脚下发生。

向高攀登,攥牢能源命脉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有效缓解因富煤缺油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挑战。为推进“煤变油”技术由科学研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作为国家“863”“973”高新技术项目——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建成出油后,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180万吨/年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应运而生。

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一样,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峰,煤制油人一直在攀登。

潞安化工集团是国内第一家采用自主专利技术生产高熔点费托蜡的企业,开发的高粘度PAO是以煤为基的特种润滑油基础油,开发的高密度柴油、高热氧化安定性航空煤油走在全国前列。

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从费托合成反应器开始投料,到产出高品质CTL润滑油基础油,全过程仅用7天时间,产出的高清洁油品无硫、无氮、低芳烃,达到了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使用标准,优于国六发动机和工业4.0高端润滑油标准。

集团围绕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充分发挥“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作用,着力打破煤制油产业发展瓶颈。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排渣气化炉原料煤助熔剂的制备技术,通过调整原料混配比例,降低上下限波动,最终实现了全烧潞安煤的目标,不仅稳定性强,且节约吨煤运输成本200余元。

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打造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原创技术策源地,加速推动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筑煤化一体融合发展“新高地”。

延链补链,煤炭华丽转身

2024年11月,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太行云动浸没式储能专用介电冷却液”亮相山西展区。

该冷却液正是采用潞安煤制合成油(CTL)技术。集团依托该技术,让煤炭变换万千形态,释放更多价值,生产出高密度燃料油、高端润滑基础油、液体石蜡、石脑油、α-烯烃等系列产品,开发出5大类54种产品270个型号的煤基合成产品,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我们的煤基产品性能普遍优于传统石油基炼制产品,特别是太行全合成润滑油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新能源、智能装备及信息化等领域。”潞安太行润滑科技公司总经理张春风介绍说。

当前,我国风电主齿轮箱润滑油国产化率不足5%,集团从保障国家高端装备用油安全出发,系统建立了风电整体用油解决方案,产品已在辽宁、甘肃、陕西、湖北、河北、河南、广东等地区实现风机挂机,平均运行13万小时以上。

从“一块煤”,到“一滴油”,集团把煤的价值“吃干榨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如今这滴“潞安油”已经敲开了国产化替代的大门。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油品价值,聚焦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布局‘新赛道’,挺进‘新蓝海’。”化工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晓光说。

向绿而行,积极“碳”索未来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何答好绿色低碳发展这道时代必答题?近年来,集团坚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好能耗“双控”主动仗,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示范企业,培育绿色竞争力,企业能耗强度较2020年同口径下降38.41%,23种产品能耗达标杆值。

曾经,煤基清洁能源公司156米高的火炬塔,远远望去高耸夺目。该公司项目技术部李陆山说:“之前排出的火焰有30-40多米高,现在只有10多米高。之前,生产所产生的废气会通过火炬燃烧后排掉,但是我们通过技术攻关,对这些气体内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回收利用,应用到3台锅炉里和煤进行掺烧,不仅变废为宝,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除了变“废气”为“燃气”,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在节水上也有妙招。化工原料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作为介质,为了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将整个水系统升级改造为“零排放”项目,让所有的污水净化后重新进入系统进行自我消化,达到全部污水不外排的目标。该公司通过培育绿色竞争力,实现了环保、效益双丰收,2023年3月,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除此之外,随着“智慧工厂”建设的逐步推进,该公司完成了智能集成管控平台建设,扩展“一卡通”业务,整合党建、经营、生产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推进智慧工厂与“互联网+危化安全”的深度融合,实现超前预警。

将黑色煤炭融入绿色未来。下一步,集团将紧紧围绕“强煤优化育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紧跟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方向,持续推动传统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以低碳科技创新为动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绿色低碳实践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文 满浩程 崔凯 张意浛)


责任编辑:李世臣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