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4-10-14 10:44:43
我叫王玉书,1981年来到漳村煤矿成为一名井下一线工人,一干就是38年,亲身经历了矿山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38年来,我深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矿山的今天,更没有我的幸福生活”。
刚来到漳村煤矿时,矿区条件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差地别,那时候工人们每天上班靠步行,每月的伙食靠定量(定量可不是吃的白米精面,一半是粗粮),老工人全部是自带行李住平房,新工人睡大通铺。而今的职工有了班中餐、营养餐,住在现代化公寓,井下也能喝到热水,还有卫生间,通讯系统人员定位卡更是精准、全面和完善。
我1988年成家,从原先只能放下一个火炉、一张床,头碰房顶,甚至谈不上平米的自建房,到矿上盖的排房,再到按户口和工龄两个指标达线才能入住的(矿上)福利分房(楼房),我的家庭也从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再到儿女双全,这改变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个数和住房环境,更多的是企业对职工的关爱和支持。最让我温暖的是,每逢节日的福利待遇发放,咱潞安更是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一样,让我们这些在矿上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心里暖和和、美滋滋,因为矿上没有忘了咱。
提起综采队的生活,井下的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胆战心惊。幸运的是,我们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矿山改革的步伐突飞猛进,井下设备一天比一天好,1983年1月份,国产第一套综采机械化采煤设备在我们漳村煤矿试采成功,这一举措标志着漳村煤矿在现代化矿井建设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的收入与日俱增,我们的矿山与时俱进。1983年,我全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比刚参加工作时的全年收入提高了近3倍。
改革创造机遇,发展改变未来。1991年,我们漳村煤矿自学成才,建成了现代化的样板矿,井下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全员工效连续8年获得全国第一,我们也从之前的普采变成了“开天窗放顶煤”的机械化综采,创造了单机、单面、单套人马月产原煤15.43万吨的纪录,刷新了纪录。
矿兴我荣,矿强我优。1991年,我全年收入增加到2万多元,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万元户终于变为现实,比刚参加工作时年收入提高了近10倍。随着矿山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2008年,我记忆犹新,这一年,我井下出勤360多个班,全年收入史无前例,创造了综采队最高水平,开了十多万,当年买了房子买了车,孩子上了大学,目睹家庭的变化,矿山的变化,感慨万分,激动万千,听党话守初心,爱矿山讲奉献,岁月悠悠情更浓,愿矿山未来更繁荣。
38年来,只要单位有需要,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赶到。在岗一分钟,尽心六十秒,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年年月月出满勤,天天班班干满点,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认真检修、精心检修、超前检修是我始终如一的工作标准。38年来,我负责检修、维护综采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从没有出过一次责任事故,从没有出现一起检修不到位的事故。正因为如此,我也受到了矿领导、队领导的一致认可,付出与回报同在,耕耘与收获同行,2010年,矿党委作出决定,我荣幸成为漳村煤矿唯一的火线入党工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矿党委对我最大的信任、鞭策和鼓舞,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忆往昔,我们正好赶上改革开放是幸事;看今朝,矿山发展恰逢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退休的普通煤矿工人,我希望煤矿井下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更强、更优,企业的效益更好,职工的工资更高!
(文/图 李辉)
责任编辑:郝佳丽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集团新闻中心
Copyright : 2013-2021 Chinal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潞安化工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